报告期内基金的投资策略和业绩表现说明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4季度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下行,3季度一度好转的净出口增速重新下行,只有政府主导的基建投资增速仍在20%以上,显示经济形势不乐观,政府仍在托底,防范失速风险。
需求的全面低迷打压物价水平,原油价格大幅下挫,CPI和PPI继续下行。央行统计的物价预期指数在3、4季度缓慢回升,经济整体的通缩风险较小。
政策方面,货币政策延续中性政策,政策手段从公开市场操作转向以SLO、SLF等创新工具为主的非公开操作,政策的透明度有所降低;财政政策相对明朗,主要对接基建投资,维持较高增速。
4季度的资金面受到了两次冲击,一次是中证登大幅调低折扣率后对整体债市的冲击,引发系统性的赎回压力进而拉高了货币市场利率;另一次是新股申购叠加年底的跨年需求,导致年末的资金利率大幅攀升。在这两个冲击中,央行并没有采取公开的应急措施。
本基金在4季度维持中性偏高的债券比例和剩余期限,在年末资金紧张的阶段,调整组合的配置结构,一方面下调了组合的剩余期限,另一方面,将短融的期限分布调整为相对平均,以短期为主,提高组合的灵活性。
报告期内基金的业绩表现
本报告期内,本基金净值增长率为1.1418%,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0.0894%
管理人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2015年1季度,经济基本面难以出现显著回暖,但微观的企业层面可能会有所好转。受到库存以及成本下降的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有望得以修复,同时,随着银行信贷能力的释放以及再融资渠道的放开,社会融资成本有望下降,实体企业的生存条件将得以改善。但由于总需求的恢复程度不大,实体经济的投资意愿尚未具备大幅回升的条件。整体而言,预计1季度开始,经济会逐步回暖,但回暖幅度可能只是差强人意。
经济政策的方向不会变化,货币政策会继续以非公开为主的操作方式。由于在2014年底资金面很紧的阶段,央行并没有及时输入流动性,在IPO加速的期间,我们需要观察并确认央行对于银行间的资金利率的容忍程度是否在提高。
对于货币基金而言,最大的风险来自资金面的稳定程度有可能会下降。一方面,IPO进程的加速会带来对资金面的进一步扰动,体现在发行规模的增长以及发行节奏的加快;另一方面,央行对于资金面的调节如果采取非公开的量化方式,不利于资金面的预期管理。面临资金利率波动加大的风险,组合流动性的重要性更为突出,剩余期限、债券仓位以及杠杆率对组合的贡献会下降。货币理财类基金的操作方向应调整为更多的流动性和灵活性。
本基金将继续维持中性偏高的债券比例,缩短组合的剩余期限,平滑组合资产的到期分布,进而提高组合的流动性和灵活性。